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企业在用人、制造产品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对用工有着特别需求的制造行业,随着智能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关灯工厂”越来越多,企业人力又将何去何从呢?
智能制造的“智”是信息化、数字化,“能”是精益制造的能力,智能制造最核心的是智能人才的培养,从精益人才的培养到智能人才的培养,这一过渡和齐步走可能也是制造企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电线电缆这一传统行业的特殊性,一般学习电缆设计专业出身的业务大佬对信息化领域不甚了解,而信息化领域人才对电缆的业务需求也不太明白,这种复合型人才一直是制约企业智能化发展的瓶颈。有数据显示,58%的制造企业认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智能制造商业软环境亟待改善的方面。目前,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高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无法满足企业走向智能化的需要。
对于困境,企业也见招拆招,积极探索解决之道。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企业专门成立了智能制造及信息化部,聚集了一大批信息化人才。在企业内部组建专门的信息化部门,通过深度融合,在深入了解企业产品技术、业务领域的基础上,推动智能化进程。
既然复合型人才可遇而不可求,不如就自己动手培养,一直以来,省、市、高新区都不遗余力地为人才聚集和引进提供了很多政策和平台,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在企业和个人,企业有观念,个人有意愿,才能培养出切实符合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面对智能化的大势所趋,企业也迎来正反两面的思考。
智能化为丰富用户服务打开了无穷的空间,进而形成了巨大的产业生态圈,对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重要而影响深远。同样,智能化将促使企业盈利模式产生变化,并且将极大地改善工人的生产环境,降低劳动强度。
企业作为智能化生产制造的主体,一方面必然将享受到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智能制造所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是另一方面,也要面对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还处在“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并进的情况下。
任何企业对于智能化的改造建设都应该基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来开展,盲目追求智能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企业来说,要认识到智能制造的建设改造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设备、资金的,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要以问题为导向,企业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就从那些方面进行智能制造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