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牌照。意味着我国进入了5G商用元年,中国商用5G的时间表从2020年提前到2019年,根据三大运营商透露的信息,他们今年至少会在全国40个城市覆盖5G网络。预计国内消费者很快就能用上5G网络服务。
但是随着5G的到来,就像WIFI辐射的问题一样,5G辐射的问题又开始受到人们关注,5G时代来了,我周围的辐射量会变大吗?
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认识里,通信基站越多,辐射就应该越大呢?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近期对5G辐射问题提出质疑。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对该问题给出了答案,他表示::“很多人会误认为基站有电磁辐射危险,4G基站美国的辐射标准是每平方厘米600微瓦,中国基站电磁辐射标准只有40微瓦,比美国严格10倍”。基站覆盖越密,手机信号接收才越好,用户受到的电磁辐射反而会越小。所以,随着通讯基站越来越多,信号更好,辐射也更小。
这是由于,手机与基站之间有个智能控制机制,会动态调整互相之间的通话信道、电磁辐射功率。简单的讲,通信基站覆盖越好,手机通话信号就越好。信号好,则手机与基站联系的发射功率就小,对应功耗低,对人体的辐射也小。在一个通信基站的范围内,该范围内的移动手机距离基站越远,其通话信道和手机的发射峰值功率就越强。
“大块头”的通信基站并不意味着巨大的辐射值。
据了解,通信基站的辐射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运营商考虑到信号叠加,工程施工要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这远远低于一些常用的用电器的辐射量。
而且通信基站通常距离人们较远,不像手机、电脑、电视机等在人们身边,所以通信基站的辐射可能很小,反而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辐射更高。
目前,我们对5G的应用有无限的畅想,畅想5G会进入更多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飞行、远程医疗、远程操作复杂的自动化设备等甚至达到“万物互联”。
但是这种“万物互联”下的网络安全却不得不引人深思,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在5G网络支持下的智能工厂,它的网络突然被攻击,工厂是不是就会完全停止运转?
在5G的环境下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在遭到黑客攻击后,遇到突发路况就很容易酿成一场事故。
就像2017年爆发的勒索病毒,如果这样的勒索病毒直接针对某个企业的核心设备,不再像之前一样,只是一些图片、文字被锁,那个时候有可能是工厂及其他设施被“锁”了。
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场景里5G的漏洞被不法人员所利用,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这只是对将来5G应用场景的设想,5G将为生活提供的改变目前我们仍无法估量,但是其中的安全问题不得不让人们去考虑,如果5G网络安全不能从技术上得到有力的支持,就如同在5G之前的各种网络安全问题相伴而生一样,在5G出现后的安全问题也必将是5G服务中的一些障碍因素。
就如4G时代的移动支付、移动直播一样,随网络的应用场景不同,网络安全的需求也不同。5G时代,各行业在5G技术的加持下应用场景势必更加多元化,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信息安全将提出更加多样的需求。
另一个问题是5G的出现,人们可能会更依赖云,移动硬盘可能会逐渐边缘化,一些移动终端的配套设备可能会逐渐消亡的……尤其在云端的支持下,可以有效减轻终端压力和复杂性,使得终端设备逐渐简化。
特别是云端添加制作、渲染等能力后,很多现在需要通过线下操作完成的工作可以直接在云端直接完成。这样通过云端的操作,可以实现降低对终端的性能要求,可以有效降低对终端的性能要求,从而实现低成本和提高便携性和可移动性。
但是随着5G技术逐渐应用,更多的问题可能会暴露出来,就像刚刚提到的“云”,如果云的安全不能保证,很容易造成大量信息的泄露,损失可能无法估量。
但是随着5G的建设与投入,安全问题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这方面既要有国家层面的考虑,也要企业和个人的考虑。在国家安全方面,我们的国家一直都很重视信息安全。尤其在5G时代到来之后,国家势必会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而作为企业和个人自身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毕竟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如果国家、企业和个人安全得不到保证的话,那技术的存在的意义将不复存在。